离子色谱仪简单的日常维护操作教学

更新时间:2025-09-16  点击次数:68
  离子色谱仪是分析阴/阳离子(如Cl⁻、NO₃⁻、Na⁺、K⁺)的核心设备,其长期稳定运行依赖于日常维护的规范性。掌握简单有效的日常维护操作,不仅能减少仪器故障率,还能显著提升分析数据的可靠性。以下为关键部件的日常维护教学要点。
 
  一、流动相系统的维护:
 
  流动相(淋洗液)是离子分离的“载体”,其纯度直接影响基线稳定性与检测灵敏度。每日使用前需检查流动相储液瓶:若使用超纯水(电阻率≥18.2MΩ·cm)或现配淋洗液(如碳酸钠-碳酸氢钠体系),需确保无悬浮物或沉淀(可通过0.22μm滤膜过滤后再使用);储液瓶内壁若有藻类或微生物滋生(表现为液体浑浊),需全部清洗并更换新液。
 
  泵是流动相输送的“心脏”,需每日观察其运行状态:检查泵头密封圈是否漏液(若有液体渗出,需及时更换氟橡胶或PEEK材质密封圈);运行前先以纯水或低浓度淋洗液冲洗管路10-15分钟(排除气泡,避免气泡进入检测器产生尖峰噪声);若发现压力波动超过±10%(正常范围根据柱压设定),可能是管路堵塞或单向阀污染,需用5%-10%硝酸溶液超声清洗管路(15-20分钟)后恢复。
 
  二、进样系统的清洁:
 
  自动进样器的样品针与流通池是易污染部位:每次进样后,若样品含高浓度盐类或有机物(如土壤提取液、工业废水),需用超纯水冲洗进样针5-10次(避免盐结晶堵塞针孔);长期分析高硬度样品(如地下水中的Ca²⁺、Mg²⁺),建议每周用稀硝酸(0.1mol/L)浸泡进样针10分钟,溶解金属沉积物。
 
  手动进样时需注意六通阀的清洁:进样前后用超纯水冲洗定量环(通常为20-50μL),避免残留样品污染下一针;若发现进样后基线漂移加剧,可能是六通阀转子磨损(需联系厂家更换)。

 


 
  三、检测器与色谱柱的保护:
 
  电导检测器是离子色谱的“眼睛”,其流通池需每日用超纯水冲洗(避免淋洗液残留导致背景电导升高);若检测池内有气泡(表现为基线高频噪声),可轻轻敲击检测器外壳或调整流通池位置排出气泡。
 
  色谱柱是分离的核心部件,需避免颗粒物或强保留物质污染:每日分析结束后,用10倍柱体积的超纯水冲洗柱子(去除缓冲盐残留,防止柱内结晶);若分析含有机物样品(如消毒副产物),需每周用0.1mol/L NaOH溶液冲洗柱子30分钟(溶解有机污染物),再用超纯水过渡至初始淋洗液。
 
  四、其他细节:
 
  实验室环境需保持清洁(避免粉尘落入仪器内部),仪器周围预留通风空间(防止散热不良导致电路过热);操作人员需佩戴手套(避免手上的油脂污染进样针或色谱柱接头);定期记录仪器运行参数(如泵压、基线噪声、保留时间),通过对比历史数据可快速发现潜在问题(如保留时间漂移可能提示色谱柱老化)。
 
  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操作,实则是离子色谱仪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石。通过规范化的维护习惯,不仅能延长仪器使用寿命(如色谱柱寿命可提升30%-50%),更能确保每一次分析数据的准确可靠。
 
版权所有©2025 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(www.illumapin.com)    备案号:鲁ICP备11024354号-4

化工仪器网    管理登陆    sitemap.xml

Baidu
map